查看产业体系新闻 >

钱从哪里来 利润从哪里来 成本怎么控——河南能源集团作答“经营三问”观察

2024-10-17 来源:《河南日报》

  走进河南能源集团的业务部门和下属单位,总会听到这样的一段话:“钱从哪里来?利润从哪里来?成本怎么控?”

  这三问,被称为“经营三问”,振聋发聩、直击痛点。既是企业精准对接市场需求的反躬自省,也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深层叩问。

  当前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较以往更为复杂,企业面临多重压力。河南能源集团正视困难和问题,按照省委、省政府决策部署和省政府国资委部署安排,紧扣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一条主线,专注降本与增效两件事,作答收入、利润和成本的经营三问,提升市场竞争力,实现高质量发展。

  “经营三问”是一种管理策略,更是一种生存智慧。河南能源人清醒认识到:单纯地削减成本而忽略企业长期发展,无异于舍本逐末。降本固然重要,在红海中发掘蓝海、存量中寻找增量,增效才是企业长期发展的根基。

  钱从哪里来?

  以市场为导向,干起来!

  商业竞争的本质是价值竞争,企业存在的唯一意义就是为社会创造价值。当前的煤炭和化工市场是一片红海,价值也在极致地“卷”。河南能源集团“经营三问”开篇首问——钱从哪里来?提纲挈领,直指核心,以市场为导向,创造独一无二的价值,做到极致的差异化,才能走出“不卷价格就卷铺盖”的怪圈。

  ——坚持开放,走到资源集聚地去。

  河南能源集团产业板块集群中,有这样一家不太起眼的小公司——河南省大化电气仪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。成立之初,其资产仅有3万多元,然而在短短3年时间里,这家公司的资产便增长至6000多万元,并且在全球10余个国家和地区迅速扩张、迅猛发展。

  这种近乎裂变式的增长,究竟是如何实现的?电仪工程公司党委书记、董事长、总经理宋太浩回答:“钱从哪里来?钱从市场中来。依靠集团公司可以活下来,想活得好,还得走出去,走到资源集聚地去。”

  位于新疆天山北麓的伊吾疆纳新材料有限公司制加氢项目,成为电仪工程公司拿下的第一个装置整体托管运营项目。随着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推进,电仪工程公司开始加快走出国门的步伐,凭借集团公司整体雄厚的技术实力支撑,先后承揽的乌兹别克斯坦纳沃伊甲醇项目、哈萨克斯坦石油一体化PP&UO装置试车项目均成为被业主称赞的示范项目;正在服务的俄罗斯NFP天然气制甲醇项目、俄罗斯伊尔库茨克石油公司开车技术服务等项目也在按计划推进。

  ——摆脱依赖,唯一不变的是变化。

  背靠大树好乘凉,建设公司作为河南能源集团旗下唯一的建筑施工企业,主要服务集团公司内部企业,日子过得有滋有味。

  近年来,随着国家政策调整、能源结构不断优化,建设公司主营的矿建、土建业务逐渐萎缩,面临着无活可干的尴尬局面。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,建设公司提出“四转”理念,即转观念、转区域、转领域、转岗位,摆脱内部市场生存依赖,鼓励大家“走出去”闯一闯。“‘四转’说到底,就是摒弃‘固守待援、伸手要粮’的保守思想,围绕市场需求加快企业转型。”建设公司总经理刘增林说。

  建设公司主体单位——国龙矿建成功中标新疆榆树岭煤矿北风井工程,项目所在地条件艰苦,派谁去,成了难题。最终决定由党员干部带头,第一批奔赴新疆经过艰苦奋斗开拓一片广阔天地,用实际行动鼓舞全体职工上阵拓市场。

  从西北到西南,从中原腹地到内蒙古、陕西、山西再到深圳,一个个外拓项目纷纷落地。

  ——力出一孔,有所为而有所不为。

  投产当年,重装公司便亏损近亿元,企业生存几乎看不到任何希望。

  起初,重装公司定位也是服务河南能源集团内部市场,由于煤炭市场疲软、资金困难,仅仅完成液压支架生产线,再加上资产负债率高、车间职工多是新手,产品连内部市场都打不开。望着一条条停滞的生产线,重装公司党委书记、董事长卫广炎暗下决心:“不蒸馒头争口气”,决不能让企业毁在自己手里。

  检视自身与行业差距,重装公司集中优势资源投入市场主航道,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作为,果断放弃采煤机、刮板机、掘进机,决定毕其功于一役,专注聚焦液压支架研发制造。

  这口气,终是争来了。重装公司承制山西企业的ZF9600/17/33型液压支架,实现了产品质量和交付工期双超预期,赢得了客户的高度赞誉。自此以后,企业逐渐打开内外部市场,经营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。自2018年实现扭亏到2023年实现盈利5000多万元的6年间,重装公司在营业收入、利润总额、产出总量、人均效率、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增长了10余倍。

  利润从哪里来?

  以改革为主体,动起来!

  企业为客户创造价值,从而占领市场,取得利润。河南能源集团作为一家值得信赖和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,面对“利润从哪里来”的问题,不把赚钱当首要目标,而是以改革为主体破解痛点,尽自己一切努力,帮助客户解决问题。

  ——树立标准,塑造品牌口碑。

  新疆榆树岭煤矿北风井项目作为迎检重点项目,迎来国家一级标准化专家组验收。当专家们来到现场,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,不禁赞叹:“真没想到,标准化水平如此之高!”

  就在榆树岭煤矿北风井项目如火如荼施工期间,山东鲁泰集团在新疆投资的年产500万吨白杨河煤矿也正在寻觅施工单位,项目负责人贾广海主动找上门来现场观摩。当他得知建设公司不仅拥有强大的矿山建设施工实力,还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具备矿建、土建、冻结、安装一体化施工能力的企业时,当即表态:“活儿交到你们手上,我们绝对放心。”

  干一项工程,树一方口碑。建设公司凭借精湛技术、高素质施工团队和过硬工程质量,市场影响力不断扩大,承揽安徽盛达矿业旗杆楼铁矿项目,成功中标年产煤3000万吨的新疆丰华时代科技有限公司输煤廊道改造工程。在稳步扩大国内市场的同时,积极开拓国际市场,集中优势资源和专业力量,承揽印尼OBI镍钴项目、华越镍钴项目等。

  ——转变观念,做好增值服务。

  “真正站在甲方角度考虑问题,利润不用刻意寻找,会自己上门。”电仪工程公司副总经理吴玉涛讲起了这样一件事,众泰煤焦化厂装置作为托管项目,生产过程中的驰放气和富余氢气未得到充分利用。于是,电仪工程公司主动引入投资方,新建6万吨合成氨装置,让众泰煤焦化成功实现变废为宝,每年可产生经济效益1000余万元。而新建的合成氨装置,依然交给了电仪工程公司托管运营。

  正因为电仪工程公司将自身与客户的利益绑定在一起,致力于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,在增值服务中寻求利润的最大增量,让利润来源有了延伸可能。

  ——技术创新,保持长期优势。

  “你们的产品质量和其他央企的差别在哪里?”

  在重装公司投产初期,每当有客户提出这样的问题,销售人员都难以回答,“人家是行业老大,实力摆在那,不能比。”但现在,重装公司已经以完全自信的姿态与行业头部企业同台竞技,并在知名央企和地方国企等重量级的客户市场实现了新突破。“想在市场上长期保持优势,必须在技术创新上想办法。”卫广炎说。

  近两年,重装公司已研发出工作阻力从2000kN到26000kN、支护高度从0.6米到8.8米的液压支架产品200余种。针对不同的矿井地质条件,重装公司还在积极攻关“2米、5米、7米”系列高端支架产品,适用于冲击地压巷道的新型自适应吸能门式支架、适用于掘进巷道的护盾式液压支架、适用于0.8米煤层厚度的极薄煤层液压支架、适用于坚硬顶板条件下的履带式破锚单元支架……

  依托集团公司所属矿山企业的支持,重装公司通过建立煤矿环境条件基础数据库,使设计出的产品更具适应性、针对性,可更好地服务不同客户群,先人一步更快更好满足市场需求。

  成本怎么控?

  以创新为动力,拼起来!

  市场形势好的时候,企业有降本压力,需要通过低成本获取市场份额;市场形势不好的时候,企业更有降本压力,需要通过低成本获取生存空间。“成本怎么控?”河南能源集团以创新为动力,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,打造高效组织。

  ——独立核算,打破平均主义。

  “如果想让客户选择我们,就必须在价格上有优势。”重装公司党委副书记、工会主席武付军如是说。

  对外拼的是价格优势,对内拼的往往就是生产成本。重装公司请出“内部市场化”这个“传家宝”,利用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,将企业内部上下工序之间的关系、服务与被服务之间的关系变为等价交换的经济往来关系,进行市场化模拟运作。“打破平均主义,最大限度地挖掘内部潜力。”重装公司副总经理李昕说,他们还对电镀分厂、智达事业部内部市场化运营进行了改革探索,提出了以利润为中心、内部独立核算、授权运营的思路,持续强化激励约束。

  “效果立竿见影,电镀分厂以30余人的团队实现了年盈利200余万元,这在过去是不敢想的。”重装公司财务部负责人张冉说。

  一味追求降成本,是否会牺牲产品质量?“产品质量是一切工作的前提。”重装公司副总经理李清坚定回答道,“降低成本绝不能以牺牲质量为代价,我们通过技术创新、长协谈判、严管精控、争取补贴等一系列措施,在保证质量提升的前提下实施精准降本。”

  ——洞察趋势,抢占行业先机。

  在国家“双碳”目标引领下,国内风、光、氢等绿色能源基建项目发展迅速。长年与煤矿打交道的建设公司敏锐地觉察到,绿色能源基建项目将是未来发展的一片新领域。

  资源循环利用就是降本。建设公司首次承担建设永煤陈四楼煤矿矿井水热能利用项目,把矿井水余热资源循环利用起来,以达到降本增效、节能减排的目的。项目负责人柳世震介绍:“项目运行一年来,已为矿井节约锅炉供暖、井口电加热供暖、建筑物空调、洗浴热水制备、井口降温等运行费用近730万元,运行成本同比下降68.32%。”

  这是建设公司的基建优势,也是业务拓展的一个重点方向。在光伏发电领域,建设公司也迈出新的步伐,在自有仓储中心屋顶安装了光伏发电设施。这一项目的建设不仅是为了降本增效,最重要的是锻炼施工队伍,积累施工经验。2023年下半年,光伏发电项目开始向外拓展,建成了永煤供电分公司2.2MW分布式光伏电站,实现利润近200万元。“落实‘双碳’行动,我们还要加大市场开拓力度,在绿色低碳环保赛道上实现战略转型。”刘增林说。

  ——真诚沟通,上下同欲者胜。

  在电仪工程公司的统计账册上,2024年以来的降本记录清晰可见:疆纳项目部通过优化操作,降低除盐水补水量,减少污水外排量,每月节约水费54.8万元……“这些钱是为我们省下的,其实也是为业主方省下的,既然是合作,省下的每一分钱都是赚到的。”公司办公室主任苏书岭说。

  与生产成本相比,管理成本更值得关注。“山是爬过去的,不是绕过去的。”宋太浩认为,在管理中最大的成本是沟通成本与信任成本。

  为避免机构臃肿和“肠梗阻”现象,电仪工程公司机关至今只保持着14人的编制,只设立综合办公室、经营管理部、项目管理部、财务管理部等4个管理部门,每个部门3个人。部门间实行集中办公,引入OA办公系统。在考核成本投入时,该公司把隐性的沟通成本也计算在内,并提出以经营管理部为中心,形成“龙卷风效应”。

  电仪工程公司将“风眼”放在经营项目上,明确公司决策优先考虑经营项目。用宋太浩的话说,就是听一线的炮声,为一线服务,谁为企业挣钱,公司就听谁的号令。

  管理简单,沟通成本就会降下来,大家就会把更多的精力投入项目中去。

  ……

  降本是生存之本,增效是发展之道。河南能源集团作答“经营三问”,是考验也是激励,是态度更是责任。

 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,是深入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攻坚之年。河南能源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、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,持续唱响“同一个河南能源,同样的使命担当”主旋律,以“不破楼兰终不还”的拼劲、“咬定青山不放松”的韧劲,保持定力、增强动力、凝聚合力,确保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,为奋力打造现代化国企一流旗舰劲旅蓄能增势。